一件件大国重器的诞生,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,彰显出国家实力。这背后,体现了国企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优势。
国企在许许多多“第一”的突破中奋进,硬是在“一穷二白”的基础上,飞速建起了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地基。
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,从“中国速度”到“中国质量”,一大批中国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,成为彰显国家实力和形象的闪亮名片。
几十年来,国企在发展中创造的“大庆精神”“铁人精神”“两弹一星精神”“载人航天精神”“青藏铁路精神”等等,不仅提高了企业竞争力,而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生动体现,为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,给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“锦绣河山美如画,祖国建设跨骏马,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,头戴铝盔走天涯…”
火车在晨曦中驶进松嫩平原,车厢里沉睡的人们在《我为祖国献石油》的旋律中醒来,好多人开始不由自主地轻声跟着哼唱。车窗外,错落的“磕头机”闯入眼帘,时光仿佛穿梭回1959年……
那年9月,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找到工业油流,一举打破中国是“贫油国”的论调,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“粮食”。
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,70年沧桑巨变,70年斗转星移。神舟飞船“上九天揽月”,蛟龙号“下五洋捉鳖”,C919圆了中国人的“大飞机梦”,高铁跑出中国速度,港珠澳大桥创下7项世界之最……
一件件大国重器的诞生,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,彰显出国家实力。这背后,体现了国企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优势。
“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、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,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。”2016年7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根本目标,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核心载体,是国民经济的“顶梁柱”,是社会稳定的“压舱石”,是先进文化的“传承者”。进入新时代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,还要做强做优做大。